关于孟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发布日期:2025-09-09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孟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起始元年,更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孟州的攻坚之年。一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全球市场持续低迷等超预期困难,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领会落实楼阳生书记莅孟调研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纲举目张抓工作,顶住了重重压力,克服了重重困难,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连续两年入选“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和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较好县;连续五年获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位列全省开发区200-400亿级第八位,焦作唯一。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稳大盘增质效,实体经济持续向好。一是工业“主引擎”做得更强。扎实推进“添翼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中原内配抢跑“氢赛道”,首批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下线交付,成功入选全省工业领域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荣登《人民日报》刊登的“2023年度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带动就业光荣榜”,焦作唯一、全省3家;中内凯思成功创建2023年省级智能工厂、获得2023年度河南省“科技保险补贴”,焦作唯一;杨掌柜成功创建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智能车间;皓泽电子成功入选河南省单项冠军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5家企业入选河南省第二批“瞪羚”企业。二是农业“压舱石”筑得更牢。聚力一村一品,不断做大做强产业品牌,新增省“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汤王庙村)、焦作市“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汤王庙村、横山村、城伯村);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提质行动,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焦作市级示范合作社5家;持续推进“三品一标”建设,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3个;广济药业(孟州)公司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焦作唯一;焦作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持续保持优秀等次。三是三产“助推器”行得更稳。消费市场迅速回暖,成功举办首届家居展销会、车辆展销会、民俗文化集会、“炫孟·圆梦”夜经济、“情满孟州·金秋有礼”、2023年孟州市金秋百业博览会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提级打造焦作夜经济活动主会场,拉动消费超4.8亿元;文旅消费全面复苏,成功举办首届“汉服赏月节”“快活夜宴·美食孟州”“赏舞龙·赛游船”等节事活动;苏庄村获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何家大院获评为河南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民宿;乡村物流提速升级,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累计打造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网点183个,让快递实现了村村通。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攻项目扩投资,发展后劲积蓄有力。一是招商引资更有实效。按下项目招引“快进键”,主动出击,建立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度,设立2亿元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开展“百日攻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考核居焦作市首位;成功引进半导体芯片、智能电子穿戴等项目,举办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招商推介会、孟州市(惠州)智能穿戴及配套产业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对接洽谈关联配套企业60余家,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11.2亿元;积极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焦作市“一赛一节”经贸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86.3亿元。二是项目建设更显成效。树牢“项目为王”工作导向,以“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列入焦作市重大项目谋划“862”工程项目281个,数量位居焦作第1位;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专项债券项目28个,数量位居焦作第2位;列入省、焦作市重点项目16个、37个,数量分居焦作第2位、第1位,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75.4%、166.4%,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面落实全生命周期服务各项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观摩评价等活动,进一步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凝聚合力,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巨力索具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广济药业生物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三是惠企服务更加高效。积极探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新模式,57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2023年,成功争取到各类惠企资金8570万元,通过“免申即享”模式兑现奖补直达资金3698.76万元;1-11月,我市落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16亿元;率先构建“12+274”乡村双覆盖县域金融助企服务体系,为266家企业解决资金需求10.88亿元,发放信用贷款20.79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1.32亿元;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机制,为省市重点项目分配“项目首席服务员”,配备代办专员16名,帮办专员8名,省市重点项目手续办结率达100%;开启商事登记“1时代”,全流程网办“0.5日办结”。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营商环境步伐加快。一是重点改革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339项下放权限稳步承接,办理数量及参与部门均居省市前列;231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10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可办,“不见面审批”和“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共收集问题284个,问题解决率达100%;“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经验做法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被省政府选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二是创新开放持续深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3.46%,居焦作市第2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45家、72家,创历史新高;豫之星等3家企业获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总数达36家,居焦作市第2位;化工园区成功通过C级园区认定,全省首批、焦作首家;中原内配、隆丰皮草省级中试基地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六夫丁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鼎锐科技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功引进135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全部落实事业编制,发放补贴资金195万元,助力青年人才在孟创新创业“有位有财”。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县(市)中排名第21位、焦作市第一,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持续推进营商环境“码上评”平台建设,通过扫码即可实现企业投诉、营商评价、惠企政策、便企服务查询等功能,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创新设立金融助企服务站、构建“线上服务平台+线下服务窗口”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模式等8项经验做法达到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五项标准”,被列入省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治理提成效,生态环境稳步提升。一是人居环境长期向好。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较好县,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村庄风貌管控示范村13个;完成22个村50条背街小巷硬化工作,获评为焦作市农村背街小巷硬化先进单位;源沟村、西武章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源沟村获评首届“十佳中原美丽乡村”,焦作唯一。二是生态保护不断推进。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中央、省委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通过数字赋能开启了“智慧河道”监管新模式,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散乱污”企业保持动态清零,PM2.5、PM10、空气优良天数实现了“两降一增”,完成森林资源培育9305亩,建成1个森林特色小镇、6个森林乡村示范村。三是城镇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韩愈大街东段综合改造工程主车道建成通车,会昌路北段完成改造,河阳大街西延基本完工,河亭街加快推进;谋划实施城区合流制管网综合提升改造、河阳大街东段除涝等9个城区排水排涝工程,系统化推进城市内涝治理;超额完成城市窨井治理任务,获评为河南省窨井盖专项整治工作突出单位;城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场封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焦作首家。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惠民生暖民心,群众福祉不断增进。一是民生实事倾心办好。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9项省重点民生实事、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等8项焦作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办结,13所公有产权村卫生室等10项孟州市民生实事顺利完成,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二是社会保障倾力做好。坚持就业优先,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5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44人;着力开展根治欠薪工作,追回欠薪826万元,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4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5个日间照料中心组网运营,14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让“养老”变“享老”在孟州实现了迭代升级;移风易俗、婚俗改革稳步推进,倡树文明新风尚氛围日渐浓厚。三是社会事业倾情发展。提升卫健服务水平,中医院成为焦作市首家县级三级中医医院,“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顺利通过焦作市级评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入选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在全省县域首家承办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高中教育实现清北突破;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焦作市政府教育发展突出贡献一等奖;强力推进全民健康活动,先后成功举办全国太极拳健身大联动孟州分会场暨市综合运动会太极拳比赛、2023年孟州市首届“韩愈杯”河南省大众跆拳道邀请赛暨“热武英雄”跆拳道项目海选赛(孟州站),扩大了孟州的体育影响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书香孟州·读懂韩愈”、韩愈文化“六进”等活动170余场,开发韩愈诗词“口袋书”等文创产品9项,韩园入选“跟着诗词看河南”主题旅游线路,“韩愈故里”品牌更加响亮;深化双拥共建,精心举办焦作市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孟州现场会,并作经验交流,爱军拥军氛围更加浓厚。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防风险护稳定,安全底线扎实守牢。一是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建立“专家查隐患+部门强执法+领导促整改+有奖举报”机制,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分类建立全市高风险企业清单,实现网格化管理;焦作市第三批道路安全隐患路段路口专项整治暨“回头看”工作现场会在孟州召开,我市作典型发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交通顽瘴痼疾、居民自建房、燃气领域等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二是债务风险化解有力。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不断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强化收支,千方百计保障“三保”支出;加强地方债务风险管控,全面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守牢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持续守牢质量安全底线,获评焦作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A级等次,居焦作市首位;统筹推进“三零”创建、反电信诈骗、扫黑除恶常态化、法治建设等工作,孟州连续五年获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结构还不够优,运行质量还不够高,主导产业优势还不够明显,转型升级还需加快。二是对表高品质美好生活。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还需提高。三是对照高效能社会治理。安全生产工作还有待加强,治理能力水平还需提升。对此,我们将正视困难、直面挑战,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认真解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焦作市委和孟州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党建引领、工业强市、文化活市、统筹城乡、提质发展”的总体思路,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坚定“两个依靠”,把握“四个聚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改革发展成果可观可感可及,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推动孟州各项工作跻身焦作第一方阵,努力进入全省前列。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6700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产量27万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统筹衔接。

以上目标是结合省、焦作市下达任务,根据孟州实际反复分析测算确定的,与“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保持了内在衔接,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有利于我市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势头。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扎实推动孟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为做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2024年工作目标圆满完成。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扩大投资,全面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一是全力抓好项目谋划。聚焦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全年谋划储备项目不少于200个,列入省重点项目不少于10个、焦作市重点项目不少于25个;利用项目前期专项经费,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年度储备项目转化率超20%,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达效一批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紧密跟踪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国债等资金投向,精准谋划项目,全力争取资金,确保全年谋划申报各类争资项目100个以上,努力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达6亿元以上。

二是全力加快项目攻坚。以“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为总抓手,开展“四定四比”活动,建立“四张清单”;做优项目分包“五个一”、重点项目帮办代办、“首席服务专员”等机制,全方位服务巨力索具科技产业园二期、大地合金高端硬质合金刀具、飞孟金刚石超硬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晶能电源高性能动力电池改扩建、上丰新材料新型塑料管材等10个以上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

三是全力优化服务保障。加大政银企对接,推进“银税贷”等信用类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招商项目、重点项目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实现政府引导基金落地;高效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对低效用地、闲置资产实施开发再利用,实现增值保值,2024年实现盘活各类批而未供、低效闲置等土地1000亩以上,支持企业对原有土地、房产进行分割、过户;设立项目前期预算资金,用于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环评报告、项目评审等费用;建立上级财政奖补资金快达快享机制,畅通资金“血脉”,让企业轻装前行。

(二)聚焦工业强市,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支撑

一是做大主导产业。锚定“一区一都两基地”产业发展定位,发挥四大产业专班作用,加快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以建设“装备制造转型示范区”为牵引,一方面支持中原内配氢能产业园加快建设,提前布局氢能产业生态;另一方面支持巨力索具紧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等领域,加快巨力索具科技产业园建设,发展索具中高端产品;以建设“毛皮加工贸易之都”为抓手,一方面加快建设隆丰绿色皮革产业园,实现由羊皮精深加工向牛皮精深加工延伸;另一方面规范提升南庄毛皮园区,合规发展运营“桑坡·记忆”电商小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品牌培养;以打造“绿色化工产业基地”为主线,一方面围绕生物化工,聚焦广济药业、金玉米等重点企业,加快广济药业甲钴胺、金玉米健康糖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围绕石油化工,重点承接洛阳百万吨乙烯项目中下游产业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以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驱动,一方面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建设,支持皓泽电子、康耀电子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推动诚芯微电子半导体芯片封测项目全面达效、惠州迪讯智能穿戴项目建成投产,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不少于35家,力争全年纳税超亿元工业企业2家以上、5000万元至1亿元2家以上、1000万元至5000万元10家以上、500万元至1000万元10家以上。

二是做强园区平台。完成开发区调规工作,力争孟州石化园区成功纳入河南省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扩区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启动电子信息产业园配套综合楼、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强化园区电、气、热等要素保障能力,提升园区承载力;确保化工园区2024年达到D级园区认定标准,2025年创成D级园区,提升园区管理水平;积极创建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地,率先在全省探索建设河南首个知识产权特色小镇;确保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位列全省开发区200-400亿级前十,力争由“二星级”晋升为“三星级”。

三是做好数字赋能。积极开展智能工厂(车间)、智能应用场景等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力争新建省级以上智能工厂(车间)1家;实施技改项目不低于40个,总投资不低于40亿元,积极争取上级技改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扎实做好规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工作,借力5G深入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行动,积极谋划对接,推进5G应用场景项目早日落地;稳步推进高新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助力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

(三)聚焦创新引领,全面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是加大主体梯度培育。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以上,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达到55家以上;力争“中原内配河南省低碳清洁能源内燃机摩擦副组件(PCU)中试基地”“河南省制革清洁技术中试基地”两个省中试基地获批;支持企业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力争2024年建成省级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焦作市级研发机构4家;持续培育飞孟金刚石、隆丰皮草、康华药业、掌柜食品、博泰圣莎拉等上市后备企业,力争飞孟金刚石成功提交上市申请。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扎实开展科技招商,积极引进大院大所、科技领军企业来到孟州创新创业,支持隆丰皮草、中原内配等企业与中科院、河南理工、西安交大、北科大等科研院所深化战略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8个以上,完成科技成果登记不少于1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不低于4亿元;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企行动,扎实推进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力争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超过8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

三是加强人才引育集聚。贯彻实施“怀川英才计划”“1+18”人才政策,探索实施“院士团队项目进孟州”“人才十百千计划”,力争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00名以上;深化岗位管理、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搭建专业技术人才创业平台,完善各类人才扶持政策,提高人才管理服务水平,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探索开展创业孟州行动,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四)聚焦乡村振兴,全面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决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整治“大棚房”,守好耕地“命根子”,加快推进2.65万亩高标准农田及示范区项目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力争焦作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23家以上,焦作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26家以上;持续抓好农产品认证,积极申报创建省级花生产业强镇,力争2024年新增“名特优新”产品2个、绿色食品2个;实施黄河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持续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整治,守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全力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是促进农村宜居宜业。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为引领,深入开展乡村建设三年行动,争创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打造焦作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背街小巷硬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村庄风貌管控示范村5个以上,高标准打造1条乡村建设示范带;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县级物流中心建设,推进“农村客货同网+交邮快融合”发展,做好“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复检工作,创成国家级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三是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确保各级衔接资金投入不低于3500万元,安排实施项目不少于40个,产业项目资金占比不少于总投入的70%;深化农村“三资”改革,建设县级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监督平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2024年底前,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226个。

(五)聚焦改革开放,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力

一是深化重点改革。推深做实“放管服效”改革,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不少于5000户;巩固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成果,实施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资源保障,持续提升行政效能;整市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统筹推进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争取更多事项获国务院及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二是强化开放融入。坚持交通先行,适时启动S309、S310改线工程;谋划S237黄河大桥及连接线项目,争取纳入河南省“十五五”交通发展规划;沿黄高速孟州段主体顺利完工、沁伊高速孟州段建成80%,全面融入郑州“一小时经济圈”;主动融入“大开放”,推动中原内配、隆丰皮草等龙头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高水平“引进来”,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力争新引进外资企业1家,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市场主体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全面落实民营经济“1+N”政策举措,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壮大发展民营经济;持续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健全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长效机制;完善企业诉求线上线下“一口”收办和营商环境违法案件受理、交办、督办、处理全链条调查处理等机制,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高效解决企业诉求,切实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开展市场满意度“大走访”调查活动,收集市场主体诉求,梳理营商环境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优化提升方案,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六)聚焦城市更新,全面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一是精心规划城市。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加快完成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强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衔接,完善“二级三类”规划体系,构建“一主、两副、五心、多点”的全域城镇体系;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全面规范各类建设行为;坚持高标准规划原则,完成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统筹布局城市功能配套、道路交通等,严格落实退让空间、城市天际线、建筑色彩等管控要求,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品质。

二是精致建设城市。围绕提高路网通达能力,加快推进韩愈大街西段、会昌路中段、许东路南延等道路建设,谋划打通一批断头路;完成改造合流制管网10.5公里,加快东环路排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力有序有效消化存量商品房,力争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精细管理城市。建立健全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道路美化绿化、垃圾清扫、街道“牛皮癣”清理工作;集中精力抓好园林乡镇、园林小区创建工作,精心开展绿地管护、公共设施、园林卫生、树木修剪、园林公厕管理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检;结合“夜经济”和“地摊经济”活动,重点整治规定区域以外的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经营,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建设,2024年,城区至少建设1个标准化停车场试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七)聚焦生态优先,全面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一是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协同防控,完成生态环境部大气监督帮扶交办问题整改,狠抓秸秆禁烧、扬尘治理、餐饮油烟整治,确保PM2.5、PM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关键指标达到或优于省定目标,实现“两降一增”;谋划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和城区、高新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保持“动态清零”;建立健全全市工业固废收集机制,确保南庄污泥和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按期投运。

二是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果树进村,建设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不少于18个;持续开展“绿盾”和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黄河湿地保护区畜牧养殖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实施黄河湿地保护区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河段;推深做实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植树造林3400亩,森林抚育4000亩。

三是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化工企业技改,重点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强化重点领域节能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尾水湿地、二污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有序推进聚能新能源1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适时探索发展新型储能电站。

(八)聚焦改善民生,全面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是彰显民生保障温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城镇新增就业67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推进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镇困难群众“困有所扶”;落实三重保障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日间病床试点,让群众少花钱、看好病;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政府的“头等大事”,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二是增强公共服务厚度。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序推进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验收和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数字电影进农村、文化志愿服务乡村行等活动3500场以上,打造“文润孟州”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全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升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快推进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重大工程,有序实施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强化县域统筹,建立共建共享共管机制,高水平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快更好更便捷。

三是加大社会治理力度。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持续开展“三零”创建、未化解信访案件集中攻坚行动,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砥砺前行、锐意进取,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造孟州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孟州实践新局面!

 

附  件:1.孟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草案)

                2.名词解释

 

附件1

孟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草案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4年计划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6.5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8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8左右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

8左右

5

进出口总额增速

%

平稳增长

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

5

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6700

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与经济增长

同步

9

粮食产量

万吨

27

1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与“十四五”

目标统筹衔接


附件2:

 

1.“添翼计划”:指焦作市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和市党代会决策部署提出添翼计划,主要包括: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培育大企业集团,加快推进企业“四转”。

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排头兵,是瞄准市场空白、行业痛点进行钻研和深耕业务的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

3.“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4.“一村一品”: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5.“三品一标” :“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一标”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6.焦作市重大项目谋划“862”工程:“8”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农林水利、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和资源利用、社会事业8大领域;“6”指重点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等6类政策;“2”指动态储备重大项目2000个。

7.“放管服效”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放管服”是手段,“效”是目的,实质是通过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最终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效能政府。

8.“两降一增”:指PM2.5、PM10分别同比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

9.“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0.“三保”: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11.“三零”创建:指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12.“两个确保”:指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13.“十大战略”:指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14.“十大建设”:指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技能河南建设、设计河南建设、标准河南建设、信用河南建设、书香河南建设、体育河南建设、法治河南建设、平安河南建设、美丽河南建设、清廉河南建设”。

15.“两个依靠”:指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

16.“四个聚焦”:指焦作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焦创新引领,聚焦工业强市,聚焦产业兴城,聚焦民生幸福”。

17.“四定四比”:四定指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定奖惩;四比指比谋划储备、比建设进度、比投产达效、比纳统入库。

18.“四张清单”:指项目清单、问题清单、进度清单、落实清单。

19.项目分包“五个一”:指一个项目、一个帮包部门、一名首席服务专员、一个推进方案、一跟到底分包。

20. “一区一都两基地”:指中共孟州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孟州产业定位。“一区”指装备制造转型示范区;“一都”指毛皮加工贸易之都;第一个“基地”指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第二个“基地”指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1.化工园区“D级”:指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分为A级(高安全风险)、B级(较高安全风险)、C级(一般安全风险)和D级(较低安全风险)四类安全风险等级。

22.创新主体“双倍增”:指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较2021年实现倍增。

23.“怀川英才计划”:指为强力推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焦作市决定大力推行“怀川英才计划”,创新实施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为建设中部地区新兴科创名城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其中包含产才融合发展行动、产教融合发展行动、区域人才融合发展行动、数字化融合发展行动、人才生态融合发展行动、资源融合发展行动。

24.“1+18”人才政策:“1”指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怀川英才计划”强力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18”指《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人才引育工作办法》《吸引博士后等青年人才来焦留焦工作专项行动方案》等18个人才引育政策。

25.“人才十百千计划”:指培养十个领军型人才、百个创业型人才、千个专业技术型人才。

26.“三资”:指国有资源、资产、资本。

27.“万人助万企”活动:指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安排的重要工作,目的是让所有企业真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感受到新型政商关系带来的获得感,感受到河南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28.民营经济“1+N”政策:“1”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N”指国家各部委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

29.“二级三类”:二级指县级、镇级;三类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

30.“一主、两副、五心、多点”:“一主”指中部主城区,包括大定、会昌、河雍、河阳四个街道;“两副”指中心城区范围内西虢、南庄两个副中心重点镇;“五心”指化工镇、城伯镇、谷旦镇、赵和镇、槐树乡五个一般乡镇。“多点”指以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村庄为重点村,构建乡村生活圈服务节点。

31.“三区三线”:三区指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指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32.“双碳”:指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指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一个历史峰值后不再增长,在总体趋于平缓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指我国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个时间段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能源替代、节能减排、产业调整和植树造林等方法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33.“两高”项目:指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

34.“两专科一中心”:指中医院急诊科、骨伤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35.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36.“浦江经验”:指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 主办单位:孟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豫ICP备05015108号
  • 地址:河南省孟州市大定路293号 电子信箱:mzzfzwgk@163.com 邮编:454750
  •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830001 豫公网安备 41088302410857号
  • 建议浏览分辨率:1920*1080 IE11.0以上将获得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