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2-03-23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孟州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主要工作

    2011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克难攻坚,扎实工作,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财力规模稳步扩大,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市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①财政收入: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416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18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2%,同比增长5%;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98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10%,同比增长10%。

    ②财政支出: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4316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53%,同比增长1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629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49%,同比增长17%;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86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381%,同比增长3%。

    ③全市财政预算收支结果: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416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6991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5195 万元,调入资金309 万元,上年项目结转及结余1753 万元,总收入151338 万元。当年支出143161万元,上解支出7346 万元,专项结转下年支出773 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 58万元。

    2、市本级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①财政收入: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928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4.5%,同比增长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5730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4 %,同比增长5.5 %;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198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10 %,同比增长 10%。

    ②财政支出: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2894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63%,同比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208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58%,同比增长21%;基金预算支出完成686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381%,同比增长4%。

    ③市本级财政预算收支结果: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928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9912 万元,债券转贷收入5195 万元,调入资金309 万元,上年项目结转及结余1753 万元,总收入136457 万元。当年支出128947万元,上解支出7346 万元,乡镇上解支出667万元,专项结转下年支出 773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 58万元。

    2011年全市财政决算情况,待与焦作市财政局结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11年主要工作

    1、财政促进经济发展职能有效发挥。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拨付351万元财政激励政策资金,加大产业集聚区投入;增加产业集聚区融资平台资本金6683万元,并通过这一平台加大筹资、融资力度,加快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持续支持企业发展。投入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资金2457万元,支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大力落实结构性减税、退税等财税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1.6亿元;发挥财政担保平台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周转金1490万元,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活力。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全口径纳税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级纳税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2%。三是大力引资支持孟州发展。全年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4.6亿元,同比增长20%;认真研究中央代地方债券发行政策,为我市争取7个重点项目5195万元国家债券资金;积极跻身于“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5 个项目合作县市之一,为我市融资4.98亿元。四是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投资1600万元分别成立了孟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孟州市锦盛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为孟州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资1.3亿元。五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争取淘汰落后产能中央奖励资金1584万元,淘汰3家造纸企业落后产能8.3万吨生产线;拨付环保治理资金1亿元,同比增长74%,支持了城区、重点行业的污水处理和农村综合环境的卫生整治。

    2、强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三农”支出1.6亿元,增长55%。一是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一折通”兑现12项涉农惠农补贴4273万元,发放后期移民补贴和项目扶持资金1863万元,发放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490万元。二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拨付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4000万元;拨付抗旱应急资金574万元和226万元玉米投保资金,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资金784万元用于城伯镇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投入千亿斤粮食计划资金985万元用于乡镇田间规划及农机服务工程建设。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入3599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公路桥梁建设等一批基础性工程;投入735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2.0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400万元用于河阳办事处长店、缑村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四是支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贷款贴息项目资金582万元,支持畜牧业、特色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在西部岭区3个村实施“整村推进”省市财政扶贫项目;筹措1052万元,加快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

    3、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大幅度增加。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全市教育支出近2亿元,增长29%,支出规模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4.6%。落实免学杂费资金2273.3万元、免教科书费394.5万元,受助学生7.9万余人次;落实中小学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286.7万元,受助学生5886人次;落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380.7万元,受助学生5000余人次;投入1055万元完成12所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安全工程建设。二是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全市医疗卫生支出1.2亿元,增长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人数分别达到30.5万人和2.8万人,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最高支付限额和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市43.9万人次参合农民享受就医补偿4210万元,1092人次参保城镇居民享受就医补偿317万元。建立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三是加大社会保障与就业投入。全市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1亿元,增长9%。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100万元,重点支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的培训和就业;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人员的财政补助标准,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15元与12元、分别不低于160元与7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年补助标准提高600元达到3000元。全市15.6万人次享受城乡低保金1438万元,4791人次享受五保供养资金127万元。积极筹措资金1671万元,支持我市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为我市60周岁以上老人4.45万人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321万元。四是加大住房保障投入。全市住房保障支出3750万元,增长315%,加快了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五是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筹措资金1400万元,提高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标准。

    4、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格规范从预算下达、指标执行、用款申请、资金支付、结余控制的权限和运转程序,提高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和均衡性。二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推进。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服务预算管理职能,全年评审投资6.4亿元,涉及项目305个,审减资金9223万元。规范政府采购活动,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完成政府采购2.2亿元,增长81%,资金节约率10.2%。三是财政监督进一步强化。开展重大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执行情况等检查,继续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专项治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发现和纠正了一批管理不规范问题,促进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压力很大,收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收支矛盾仍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三是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财政工作及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依法组织收入,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文化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和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原则是:

    1、积极稳妥安排收入计划,重在提高收入质量。

    2、统筹安排支出,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重在保障民生。

    3、科学调控财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在保持社会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意见是:

    (一)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为82831 万元,较上年增长11.7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0850 万元,较上年增长12 %,税收收入安排49501 万元,较上年增长19 %;基金预算收入安排 1981万元,与上年持平。

    2、财政支出: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12年可供支出的预算财力为 109385万元,较上年增长 17.6%,其中:当年财政预算收入安排82831 万元,预计上级各项补助 37045万元,上解支出 1049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07251 万元,占上年预算的118 %;基金预算支出安排 2134万元,占上年预算118 %。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1、财政收入: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为66183 万元,较上年增长12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 64202万元,较上年增长12 %;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981 万元,与上年持平。

    2、财政支出: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12年可供支出的预算财力为95666 万元,较上年增长22 %,其中:当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收入安排 66183万元,预计上级各项补助 37045万元,乡镇上解收入 2929万元,上解支出10491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93532 万元,占上年预算的 114%;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134 万元,占上年预算的118 %。

    三、加压奋进,务实重干,努力完成2012年财政预算任务

    (一)支持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一是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整合资金,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强化其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中的作用。继续实施产业集聚区财政激励政策。继续利用融资平台参与“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推动产业集聚区和城乡区域内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

    (二)支持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一是支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围绕加快转型升级、突出龙头带动、注重集聚集约、提高质量水平、强化节能减排等要求,统筹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四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支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落实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奖励政策,并不断完善奖励办法。四是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落实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实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免收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三)支持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一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争取上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实施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节水灌溉和抗旱补源工程。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统筹运用有关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培育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政策。加强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培训,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四是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支持农村安全饮水、沼气、公路建设养护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四)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一是支持扩大就业。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及时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鼓励全民创业。二是支持加强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增加20元和1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2240元、1320元提高到2500元、1500元。三是支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四是支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实现上级核定的财政教育投入目标。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五是支持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00元提高到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支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六是支持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增加财政文化投入,进一步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继续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七是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落实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基层政法经费保障政策。

    (五)严格财政管理。一是完善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二是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进一步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加强预算支出执行管理,不断提高预算支出的安全性、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三是狠抓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四是强化财政监督。加强民生支出等资金的监督检查,保障政策有效落实。继续做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各位代表,2012年是孟州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确保圆满完成2012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孟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