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孟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1-01-21

  

   

孟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在孟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作为,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走出了一条非资源型县市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这是经济结构日益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均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分别增长16.7%、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4.7倍、2.3倍,年均分别增长36.3%、18.4%。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比由“十五”末的10∶65.9∶24.1调整为6.9∶78.2∶14.9。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时隔14年再次视察孟州,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这是项目建设高点突破、工业经济加速壮大的五年。项目建设换档提速。五年来,我们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41个,总投资32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8.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6个。道依茨气缸套、广济药业年产5000吨核黄素、大地合金金刚石刀具、革乐美高档服装革、淼雨果蔬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皮草加工三个百亿产业雏形显现,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孟州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企业规模持续扩张。成功打造了中原内配气缸套、广济药业核黄素、隆丰皮草羊剪绒、大地合金超硬材料四个“世界品牌”。全市企业总数达到602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03家,分别是“十五”末的1.2倍、2.2倍。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66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达到8家,分别是“十五”末的6.6倍、4倍。产业集聚区迅速壮大。累计投资19.8亿元,建成了标准化厂房、道路、变电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集聚区吸纳集聚和孵化再生功能快速提升,成功跻身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中原十大活力产业集聚区。五年来,集聚区共完成工业项目投资86.6亿元,入驻企业17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4.6亿元,占全市51%,已成为支撑孟州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先后建成了全省首家县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后研发基地、3家国家级技术创新机构、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6家焦作市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企业成为国家或行业标准制订者,全市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县市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孟州先后被授予“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这是三农工作稳步提升、农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农业基础更加坚实。累计投资3.4亿元,实施了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55个基础设施项目,新增耕地8771亩,新增灌溉面积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夏粮生产连续七年实现增长,特别是2009年,经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小麦万亩示范方单产达到683.4公斤,创全国之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3家,其中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实现土地流转4.6万亩,新增特色种植面积3万亩、规模化生态养殖示范场32个。建成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6个,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14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2个。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54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39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粮食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1亿元,测土配方施肥、农机购置和良种补贴3514.7万元,退耕还林工程补贴1995.6万元,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458.9万元。累计投资947万元,实施扶贫项目63个。争取国家移民政策性投资、后期扶持资金1.2亿元,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这是对外开放全省领先、发展活力更加强劲的五年。始终把环境作为第一资源,用硬手腕打造软环境,把软环境打造成硬资源,蝉联五届“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五年来,累计引进市外项目497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90.7亿元、境外资金1.6亿美元,英国GKN、美国通用、德国道依茨等3家世界500强,中国嘉陵、郑州宇通、上海宝钢等3家中国500强投资孟州,我市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产品资金合作关系。2010年,全市自营进出口企业达到240家,进出口总额达到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8倍、2.4倍。“进出口总额、经济外向度、人均出口额”三项指标连续四年居全省各县市首位,连续五年被评为“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

这是城市建设上档升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配套规划,实现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三规合一”,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5.5%。累计投资70多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10余项,建成了第三水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垃圾处理场、天然气输配等市政工程,新建改建了东环路、西环路、新孟路、大定路南段、韩愈大街东延等城市道路。实施了大规模的旧城拆迁改造工程,开发建设了汇丰步行街、创智步行街、鼓楼老街等一批高档次的商业设施。投资9600万元,建成了全省县级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滨河公园,城市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获得“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初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率先在焦作市修订完善了村镇体系规划,首批16个示范村建设顺利启动。建成高档次村级综合服务中心65个,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工程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捷。累计投资4.5亿元,新建改建道路416公里,城乡公路等级、密度、晴雨通车里程均居全国县市前列。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累计投资2.98亿元,实施污染整治和深度治理项目150个、重点节能项目17个,总投资6580万元的桑坡皮毛群污染综合整治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总投资5000万元的涝河治理工程即将竣工投用。五年来,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2%,实现COD减排4639.8吨、二氧化硫减排4256.4吨,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投资8000万元,扎实开展“林业生态市”创建,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5%。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创新,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这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五年。五年来,累计投资13.1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其中,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到3.8亿元,用于教育发展的资金达到5.8亿元,用于医疗卫生的资金达到3亿元。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建立了覆盖市、乡、村三级的就业服务网络,1.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2%以内。新农合参合率、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逐年提高,依法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参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医保实现“全覆盖”。先后2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3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999万元。投资800万元,新建改造敬老院10所,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0.8%,位居全省前列。投资2751万元,建成廉租住房480套、“温暖工程”1500间,基本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教育工作不断加强。累计拨付资金8885万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职业学校困难学生资助等政策,惠及学生32.7万人次。筹资4600万元,完成了54所学校校舍扩建改造,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职教中心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孟州一中被命名为“省级示范性学校”,我市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市”。卫生事业长足进步。乡镇卫生院全部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启动了总投资1亿元的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实施了总投资1153万元的乡镇卫生院、农村标准中心卫生所改扩建工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体计生工作协调发展。在焦作率先实现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投资1850万元,顺利完成三馆搬迁,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农家书屋5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274个,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连续七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称号,2010年11月,代表河南省接受了国家人口发展“十一五”终期督导评估,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此外,统计、审计、物价、邮政、质监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民族、宗教、侨务、地震、人防等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

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凝智聚力,奋勇争先,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0亿元,同比增长14.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88亿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151.8亿元,同比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21%;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5亿美元,同比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5110元,同比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7455元,同比增长10.7%。

一年来,各项工作快速推进,亮点纷呈:这一年,我市参加了全国科技大会,获得了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一年,我市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获得省政府600万元奖励,在全省产业集聚区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这一年,我市资本市场取得新突破,成功跻身“中国金融生态市”。中原内配公司强势登陆A股市场,实现本土企业上市“零突破”,成为全省县级产业集聚区首家上市企业。这一年,我市第5次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市”,两次在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这一年,我市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超过800人,焦作理科状元花落孟州,时隔21年再圆清华梦。

各位代表!

五年来,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罕见旱灾等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但全市上下用心血和智慧,在孟州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谱写了辉煌的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精诚团结,科学发展,注重在合力攻坚中彰显团结,在凝心聚力中推进发展,做到任何时候不游离经济建设中心,任何工作不干扰经济发展大局,任何情况不冲淡科学发展主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抢抓机遇,勇于担当,面对宏观调控压力,审时度势,逆势而上,做出建设工业集聚区的战略抉择,抢得了发展先机;面对金融危机挑战,出台“十大举措”,实施“八项服务”,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最终胜利。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锐意创新,把开放作为驱动力,把科技作为生产力,集聚资金、产业、人才核心要素,打造技术、专利、品牌竞争优势,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开放带动的新路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孟州模式”。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务实重干,狠抓落实,在全市上下建立了协调一致、整体联动的推进机制,构筑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形成了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工作体系,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突出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保障,更加注重社会事业,更加注重和谐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所有这些,既是过去五年我市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更是未来孟州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衷共济、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历届班子带领全市人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孟州建设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中小企业群体规模小、个数少;城市三产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仍需完善;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还不高;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对此,我们将认真对待,深入研究,科学破解。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承前启后、持续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城、生态宜居城、文明和谐城”的战略目标,坚持“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总体思路,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工作要求,突出扩大城市规模,繁荣城乡经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突出产业优化升级,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壮大新型工业;突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改善民计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确保在焦作市、河南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2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突破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4亿元,增长率不低于经济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0亿元,年均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年均增长38.9%,继续保持在我省和中原经济区的领先位次。

——结构优化实现新突破。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壮大,到2015年,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5%。终端产品生产有较大幅度增长,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效。超过80%的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保持专利申请、授权数量较快增长。

——城镇化水平实现新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常住城镇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5%。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产业集聚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

——和谐发展呈现新局面。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弱势群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新农合参合率超过9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超过90%。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可持续能力得到新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完成焦作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每年3900吨以下,氮氧化物控制在2800吨以下,化学需氧量控制在7100吨以下,氨氮控制在450吨以下,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孟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给各位代表,请予审议。

三、2011年主要目标与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启动之年,起步关系胜负,开局影响全局,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8‰以内,万元GDP能耗完成焦作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城市带动,加快建设魅力彰显、生态宜居的新孟州  

强力推进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5万,再造一个新孟州。

拉大城市框架。积极推动城市南扩西融,扎实做好黄河西路一期、南环路拓宽西延等道路建设,统筹区间镇村发展,加快产城融合。打通断头路,着力抓好梧桐路北段、清风大街西段、花园新街等建设改造工程,全力打造“贯穿东西、南北通达”的城市主干路网。加快推进黄河大桥建设,构建“大孟州”城市格局。

膨胀城市人口。大力实施“城市人口倍增计划”,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共享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完善落户机制。出台农民到城镇购房补偿、农村土地复耕奖励、土地置换社保、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等鼓励政策,调动农民进城积极性。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维权服务,确保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健全保障体系。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城区教育容量,以良好的教育条件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加快建设公租房,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城区建设生活区,促进产业工人优先进城。

打造城市地标。适度超前定位城市发展,以高品位的现代建筑装点城市,全力塑造孟州城市新形象。高标准规划设计。聘请国内外高水平、高资质的设计单位,科学编制控制性详规及各类专业规划,确保商务、居住、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组建规划评审委员会,建立规划评审公示和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制度,推进规划科学决策。高档次开发建设。加快引进知名企业集团,参与城市经营开发。启动建设阳光大厦、科技大厦、旅游大厦等工程,集中打造一批城市“新地标”。城市规划区内鼓励发展高层建筑,严格控制多层建筑的审批,坚决拆除违法违章建筑。高品位绿化美化。切实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环城、环产业集聚区两个生态林带,启动滨河公园四期工程,完成生态园改造一期工程。依托“数字城管”,建立调度灵活、配合密切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构建融管理、监督、服务于一体的“大城管”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繁荣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城市三产,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金融资本市场。巩固“中国金融生态市”创建成果,实施“金融带动”战略,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进市外金融机构3家。加大政府资本运作力度,大量引进民间资本,以BT、BOT等形式进入基础设施、公共社会事业等领域,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加快推进城市开发。强化城市土地资产管理,健全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出让机制,提高经营城市水平。继续抓好宏业鑫城、河阳郡府、建材商城、三立大世界、黄金商城等城市开发项目,建成一批有档次、有品位的精品住宅小区和商贸设施。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城中村组团开发,每个办事处至少启动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外引与内培并重、生产性与生活性并举,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家、物流企业2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深入挖掘孟州历史文化资源,启动韩文公祠建设和韩园国家4A景区创建。积极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加大对西陵环湖、黄河湿地、特色沟壑等生态游的开发、宣传和推介力度,叫响“韩愈故里·魅力孟州”旅游品牌。

(二)产业支撑,加快建设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新孟州  

以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为载体,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项工作,力促新型工业提质增效。

倾力打造产业集聚平台。探索产业集聚区公司化运营新模式,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饱合投入,打造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实施总投资12.3亿元的11项重点工程,年内完成以黄河大道西延、常付线为主的“六纵三横”道路建设,建成创业园综合服务大楼、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铁路专用线、供水、公租房等配套设施,积极推动产城基础设施共享衔接。创新开发机制。支持区内企业以“区中园”、“园中园”等形式,进行规模成片开发。建立“园区共建、利益共享”激励机制,鼓励乡镇办事处向园区引荐项目,吸引各类主体参与建设,实现多元化投入。提升发展内涵。加速推动主导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皮毛、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仓储保管、加工包装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集聚区的竞争力、辐射力。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年引进项目不少于200个,其中亿元以上不少于2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不少于55亿元、境外资金不少于3800万美元。创新工作机制招商。对所有乡镇办事处、市直部门、企业下达招商引资任务,作为全年目标考核的核心内容,进行重奖重罚。乡镇办事处、主要经济部门实行“三分之一”工作法,确保三分之一人员常年驻外招商。围绕支柱产业招商。成立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皮草、新材料四个产业招商小组,研究产业政策,定向攻关招商,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产业规模。围绕新兴产业招商。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超前谋划,积极运作,力争把再制造产业基地放在孟州,实现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承接产业转移招商。认真研究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和转移趋势,锁定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瞄准当地龙头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上门招商。优化发展环境招商。牢固树立“纳税人就是上帝”的意识,深入挖掘孟州“环境品牌”内涵,着力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保姆式服务,确保招商项目零障碍进入、零障碍实施。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引导出口企业开发新产品,推广新工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不断扩大核黄素、超硬材料、膳食纤维、高档皮革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出口总额增长22%,继续保持对外开放全省领先位次。

大力抓好项目建设。今年计划新上、续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89个,总投资277.3亿元,年度投资76.1亿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立足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全力抓好中原内燃机配件产业园,嘉陵产业园,华兴公司阿斯巴甜,奥森二期,隆丰高档制鞋和年产1500万双雪地靴等亿元以上项目。立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大地合金二期增容、新型环保材料、广济药业二期等重大项目。立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紧运作中空纤维、新日新能源三轮电动车、2×35万千瓦热电、隆丰高档箱包等项目,力争早日具备开工条件。发展壮大企业群体。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有重点的引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力争突破200家,形成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深入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围绕“细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逐一解决问题”的总体要求,一企一策制订扶持方案,实行“契约式”服务,确保洽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建成项目投产。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企业上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金、壮实力、树品牌”,筛选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建企业,按上市标准包装运作。现有限额以上企业全部按上市要求进行培育,加快隆丰皮草、广济药业、飞孟公司等优势企业上市步伐。强化用地保障。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想方设法为项目储备更多的建设用地。鼓励企业多建标准厂房,多向空中借地,对征而未用、多征少建的坚决收回,确保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高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新增焦作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认定省高新技术科技成果8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保持在250件、50件以上。继续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和“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基金”,评选“十大创新项目”,各奖励10万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对创成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管理层100万元。积极推进“质量兴市”,争创“河南省省长质量奖”。加强环境保护。坚持节能减排“属地管理”和“一票否决”制,发挥乡镇环保所职能,切实加强环境监控。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工艺水平,强化桑坡皮毛群的管理和规划升级,严格落实河流水质生态补偿机制,坚决关停治理不达标企业,为先进产能腾出发展空间。强化人才支撑。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引进各类创新型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继续设立“企业家培训基金”,加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建立统一的用工信息发布平台,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三)农业提升,加快建设人民富足、欣欣向荣的新孟州  

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把孟州作为一个大园区来经营,大力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继续抓好高产创建和超高产攻关田推进工作,确保粮食总产稳中有升。启动实施西部中小水库蓄水补源工程,扎实推进农田小型水利、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继续开展土地整理和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新发展灌溉面积1万亩,为稳定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以加速推动土地流转为载体。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成立农村土地房屋交易流转中心,健全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范有序的市乡村三级流转平台,按照“农地农用、农用农收”的原则,引导农民采取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研究出台农村宅基地流转交易办法,暂缓审批农村宅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农民用宅基地到城市置换房产,推动农民循序渐进向城市转移。

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为抓手。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总公司,捆绑使用各类项目资金和扶持资金,集中孵化打造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实现滚动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在焦作建设“四大怀药养生保健园区”的机遇,新增山药、地黄种植面积5000亩。因地制宜,在滩区发展花生、中药材种植基地4万亩,在陵区发展水果种植和食用菌栽培基地5000亩,在城郊发展蔬菜种植1000亩、标准化蔬菜大棚100座。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叫响以孟香果蔬、康之源蔬菜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产品品牌,新增焦作市级龙头企业2家、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使农地资源从低效益的粮棉油生产转向高效益的名优特产品生产。

以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平台。创新工作思路,以长店村新型社区为试点,探索以乡镇为单位,在城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破村域界限,推动农民进城。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总投资3060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完成顺涧水库除险加固、滩区涝河治理、安全饮水等工程,统筹推进公路大中修,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公里。积极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造福贫困乡村和老区群众。逐步扩大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运输处理”的覆盖范围,努力实现“分类收集、减量处理、循环利用”。

(四)民生改善,加快建设文明和谐、幸福安康的新孟州  

矢志不渝地把增加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积极打造惠民财政。抓好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控,充分挖掘财政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优先方向,科学控制行政经费预算,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挤出更多财力为群众造福。建立工资激励机制,激发公职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每个办事处新建1所标准化幼儿园。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对城区中小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完成总投资880万元的校舍安全工程。整合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加大职教攻坚力度,密切结合我市主导产业,通过“订单培训”等形式,培养更多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筹备建设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完善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完成劳动力培训4000人,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000人。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和扩大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强化基金监管,提升保障水平。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逐步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加快实施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食品卫生监测中心,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巩固计生工作成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推动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保持全省领先位次。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巩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成果,推进农村数字化电视转换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启动市体育馆、体育场建设,完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配套,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公正廉明的公安司法队伍,完善城乡技防网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深化平安孟州建设。加强信访稳定和矛盾化解,树正气、扬法威,在畅通信访渠道的同时,做好信访源头治理,坚决扼制无理信访,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监督网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处理体系,着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孟州跨越发展,是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我们必须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和“两转两提”的要求,切实加快领导方式转变,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学习政府。选择学习就是选择发展,坚持学习就是坚持进步。政府班子带头建立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日挤一小时、周学一晚上、月读一本书、季写一篇文”,不断提高抓项目、融资金、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引导全体公务员博求新知、增长才干,用现代理念和市场化的办法推进工作,努力做发展经济的能手、群众创业的帮手、处理问题的高手。

坚持转变作风,建设高效政府。强化目标管理,设立勤政工作日志,加强日常监管,狠抓工作落实。强化行政问责,实行副市长分工负责制,一个分管部门完不成责任目标的,部门一把手引咎辞职,主管副市长向市政府常务会议作出书面检查;两个分管部门完不成责任目标的,主管副市长向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检查。强化政务公开,定期组织乡镇办事处、市直部门负责人公开述职,充分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为民政府。牢固树立“人民就是衣食父母”的理念,坚持百姓的声音就是行动的方向,凡是老百姓不满意、不方便、不拥护的都要改,凡是群众赞成的、欢迎的、渴求的都要做。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最高标准,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多办顺民意、解民忧的实事,多办暖民心、谋民利的好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人民。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廉洁政府。强化“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认真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防止不作为,杜绝乱作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各位代表!

形势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乘势而上,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壮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