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孟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0-04-0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孟州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历史罕见旱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严峻挑战,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的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决战二季度、大干三季度、决胜四季度,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5.8亿元,同比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2.3亿元,同比增长29.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17.6%。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预计调整为6.8∶73.2∶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91亿元,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1.1亿元,同比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19.4%。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3675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736元,同比增长7.5%;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62人、再就业23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对外形象全面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河南省双拥模范城”等200多项国家、省、焦作市级荣誉,连续四年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难中求进破解危局,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出台政策保增长。主动呼应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围绕保企业、扩内需、拓市场等关键环节,及时出台刺激经济发展的“十大举措”,安排100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专项资金,600万元就业再就业资金,200万元外贸出口专项资金,帮助、扶持企业运营企稳回升。  

优化服务保增长。成立经济运行协调服务领导小组,完善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协调指导。不断深化“企业服务年”,扎实推进“牵手连心谋发展”活动,强力实施“八项服务”,建立运输“绿色通道”,大力推行“安静生产”,累计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100多项,帮助企业解决困难383个。  

配置要素保增长。筹资20.3亿元,组建了孟州投资开发集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一批融资机构,先后为企业注资15.6亿元。抓住中央新增投资、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先后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项目资金2.9亿元,同比增长47%。争取各级金融机构贷款24亿元,同比增长35%。增强调控的科学性,将煤电油运等要素向重点企业、税源型企业倾斜,建成投运110千伏变电站2座,保证了骨干企业正常生产。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组织中原内配、飞孟公司等20余家企业赴外地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20名。  

(二)提升速度注重质量,工业经济逆势崛起  

项目建设再创佳绩。新上、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220个,总投资达到11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6.5亿元,项目总数、投资总额再创新高。广济药业年产5000吨核黄素、大地合金金刚石刀具、淼雨果蔬汁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隆丰公司高档服装革、中原内配整体搬迁、河南三丽蓄电池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在焦作市组织的项目建设综合考评中,我市名列第一,并代表焦作市接受全省项目观摩。修订完善了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化工、汽车零配件、皮草、新材料、嘉陵、食品加工六大专业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皮毛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产业集聚区提质扩容。总体发展规划顺利通过评审,空间规划、控制性详规通过初审。累计投资3.45亿元,建成道路51公里、排水管渠1.1万米、供电通讯线路115.3公里、供水渠57公里、变电站8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资6.5亿元的铁路专用线、1.12亿元的污水处理厂、2亿元的创业园、6000万元的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集聚区公交专线顺利开通,职工出行更加便捷。集聚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1.8亿元、利税20.6亿元,分别增长23.7%、16%,已经成为孟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科技创新再结硕果。强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用好用活1600万元的科技三项费用,通过省级新产品科技成果鉴定13项,新认定省、焦作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新发展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全年申报专利261件,占全省申报总数的三分之一,我市科技研发能力跻身全省前5强。飞孟公司被认定为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隆丰公司被认定为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中原内配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首批骨干企业,广济药业生产工艺作为禁止出口技术得到国家重点保护。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2010年1月11日,我市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实施重点节能项目14个,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5.88%。大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实现COD减排2791吨、二氧化硫减排3717吨,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桑坡皮毛群的应急调节池、雨污分流管网、污水处理厂改造、老蟒河桑坡段治理等工程,对80余家皮毛企业进行了设备升级和工艺改造,桑坡皮毛群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对外开放继续领先。深入开展“全民大招商”活动,采取节会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全年新引进市外项目88个,实际到位资金54.4亿元,实际到位境外资金5967万美元,居焦作第一位。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08亿美元,居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市第一位,蝉联五届“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市”,一年内两次作为唯一县市在全省大招商和商务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夯实基础促进增收,三农工作富有成效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粮食总产达到2.98亿公斤,连续六年实现增长。小麦万亩示范方单产达到683.4公斤,创全国小麦生产之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新增特色种植7万余亩、规模化生态养殖示范场32个,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7.2亿元。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焦作市级达到14家,省级达到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7家。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0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9个,新流转土地4100亩,初步实现规模化经营。  

农村基础得到加强。率先在焦作市编制了村镇体系规划,全面启动了中心村镇示范创建活动。投资5958万元,实施了五个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6815万元,实施了四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193公顷。投资7394万元,建设提灌站119处,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农业基础更加坚实。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6个,配备清运车辆18台。实施沼气发电项目4个,新建户用沼气4000户。圆满完成“林业生态市”年度创建任务,村镇绿化率达到44%,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2384万元,新建农村公路32.8公里,高标准完成常付线孟州西段中修工程,道路通达能力不断提高。自来水、天然气“下乡入户”工程覆盖范围继续扩大,20多个村5000余户群众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和清洁的天然气。  

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大力实施“科普知识”、“农业科技”等十大培训工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新农村书屋”等载体,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全年累计培训5.2万余人次,创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9个,培育农村经纪人300余人。  

(四)打造载体提升品位,城市经济更加繁荣  

城市建设再掀高潮。完成了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实现了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三规合一”。实施了总投资10.15亿元的城建重点工程30余项,滨河公园三期、韩愈大街东延、污水再生及综合利用等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如期竣工,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大定路北段、光华路、东环路、韩愈大街东段、河雍大街西段等城市绿化、亮化工程顺利完工,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客运市场、汽贸城周边环境等多项整治活动。健全了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公厕、果皮箱、垃圾中转站等卫生设施,规范生活垃圾处理场日常运行,被授予“全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复核验收,并荣获“河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市三产加速壮大。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新上、续建城市开发项目11个,总投资达到8.32亿元,新增商品住宅6.2万平方米,宏业鑫城、都市花园等一大批精品楼盘进展顺利。商贸产业蓬勃发展,创智天地、汇丰路等商业步行街开街投用,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100多个,我市商贸流通业的水平和档次全面提升,三产税收同比增长108%,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大投入提高标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保障水平日益提升。多方筹资3.48亿元,圆满完成了十大实事办理工作,全市人民在种粮补贴、家电下乡、文化体育、社区化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实惠。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0.7万人、参合率达到97.2%,发放医疗补贴2708万元,惠及33.2万人次。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万人,覆盖面达到85%。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全年累计完成技能培训38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815人。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城乡低保补差标准继续提高,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725万元、医疗救助金90万元。投资2600万元,新建廉租住房2.5万平方米,建成“温暖工程”279间,284户城乡困难群众已喜迁新居。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达到80.9%,居全省第一,2所中心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文明敬老院”。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义务教育全面加强,全年拨付“两免一补”资金2686万元,惠及学生7.8万余人。增资647万元,全面实行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完成了8所学校的校舍扩建改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发放职业教育补贴220.2万元,3000余名学生受益,连续3年获得焦作市职业教育综合评比第一名,被确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市”。投资500万元,改造完善镇村卫生院所94个,农村医疗条件明显提高。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全市无重大疫情发生。文化事业长足进步,投资174万元,建成“农家书屋”28个、乡镇文化站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体育健身工程308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计生工作继续领先,全省幸福家庭行动现场会在孟州召开,我市被评为“全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示范单位”,连续6年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称号。  

社会大局保持平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被评为“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设立500万元“平安建设”专项资金,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超过90%。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市”。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2件、政协委员提案191件,办结率达到100%,满意率、基本满意率超过99%。  

一年来,统计、审计、广电、国土、司法、档案、史志、气象、旅游、人防、地震、残联、民族宗教等单位都为孟州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我们从实际出发,把精力集中在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把感情倾注在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上,把基础建立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上,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都源自于市委的正确领导、统揽全局,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归功于广大干群的辛勤耕耘、团结奋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企业家、投资商,向所有关心、支持孟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孟州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回升的动力还不充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较大,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建设“新型工业城、生态宜居城、文明和谐城”的开局之年,更是应对新挑战、确立新定位、谋求新跨越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后危机时代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审时度势,敢于克难攻坚,努力开创孟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型工业优势;更加注重繁荣城市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民益,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各项工作,在建设“新型工业城、生态宜居城、文明和谐城”的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  

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万元GDP能耗下降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  

(一)坚持抓创优促转变,实现新型工业大发展  

以建设“新型工业城”为目标,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结构优化,努力构建集聚集约、创新创优、高质高效的新型工业体系。  

以优势产业壮大发展实力。扩张升级战略支柱产业。对接国家、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产业升级项目,努力推动主导产业向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围绕汽车零配件、生物化工、皮草、嘉陵、新材料、食品加工六大专业园区,重点打造以中原内配、河南嘉陵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广济药业、金山化工为支撑的生物化工产业集群,以隆丰公司为引领的皮草产业集群,以冠达集团、淼雨果蔬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引导骨干企业当好龙头,中小企业搞好配套,加快实施总投资121.7亿元的32个重点项目,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2%,尽快形成“百亿为龙头,五十亿为支撑,十亿为群体”的产业格局。膨胀壮大现有企业规模。继续实施企业“二次创业计划”,筛选100家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升级项目,倾斜要素资源,强化对口帮扶,实行动态管理,鼓励通过战略重组、品牌经营、技术改造,尽快实现低成本扩张、高水平发展、跨越式成长,全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0家。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平台。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积极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完成集聚区总规环评、控制性详规、空间规划等编制报批工作。实施好总投资15.5亿元的重点工程,全面启动创业园区,扎实推进铁路专用线、污水处理厂、给排水、综合服务大楼、物流仓库等基础项目。在加快建设标准厂房的同时,积极探索“政策激励、利益分成”办法,鼓励引导乡镇办事处向集聚区引荐项目,力争新入驻集聚区亿元项目超过9个,形成集聚发展效应。理顺集聚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完善“零距离服务中心”,组建西虢公安分局,以科学有效的管理、考核、服务机制,推动集聚区跨越发展。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金融担保、物流运输、中介服务等产业,积极培育信息技术、科技研发、商务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等产业,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以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动力。2010年计划新上、续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2个,总投资233亿元,年度投资69.2亿元。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大力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立足现有产业和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建设一批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高的项目,重点抓好孟州生物产业园、金山扩建、中原内配整体搬迁、河阳酒精乙二醇、华兴公司阿斯巴甜、奥森二期、隆丰高档服装革、隆丰制鞋等8个投资超10亿元的战略性项目,快速推进新日新能源蓄电池、机电环保节能、嘉陵产业园、含硼金刚石等40个投资超5000万元的重大项目,尽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10亿元、5亿元的骨干企业群体,形成支撑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提高融资能力。以创建“金融生态市”为载体,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联保制度,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解决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问题。积极组建村镇银行,年内实现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运营,引进市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1家。更加注重高效服务。深入开展“项目服务年”活动,强力实施“企业服务行动计划”,围绕“细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逐一解决问题”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服务职能,建立完善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力促工业提速、企业增效。  

以开放创新增添发展活力。强化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全民大招商”,组织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和专题招商活动,以产业招商、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为主体,面向世界500强、大型国企、发达地区民企,强力突破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过1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不少于48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不少于4500万美元。继续推进出口主体、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和扩大核黄素、超硬材料、膳食纤维、高档皮革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确保全年出口总额超过2.1亿美元,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位次。深入挖掘孟州“环境品牌”内涵,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全程代理,努力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企业有事不撒手,企业无事不插手”。强化对内激活。开展“十佳民营企业家”、“十大创业能手”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激发全市人民的创业热情,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00家、个体工商户1600户。搞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建设,打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切实提高孟州的创新综合指数。充分发挥1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引导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新建产学研基地2个,新认定焦作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2家,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10项,通过新产品科技成果鉴定5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大力实施“品牌、标准、专利”三大战略,争创河南省著名商标2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00件、50件。强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为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坚持抓统筹促融合,构建生态宜居新家园  

以建设“生态宜居城”为目标,把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乡统筹,打造宜居平台,促进城乡互动共进、协调发展。  

大手笔塑造精品城市。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加快实施总投资19.2亿元的33项城建交通重点工程,力争早日把孟州建成常住人口超20万的中等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力。完成新孟路拓宽改建、梧桐路、湘子路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黄河大道西延,启动会昌路南段建设,全力打造“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主干路网。全面加快建材商城、丹尼斯商城、黄金城等重点三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法律咨询、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巩固完善农村连锁超市网络,建立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增强城市吸引力。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为载体,重点抓好滨河公园四期建设,完成东环路北段、黄河大道、会昌路绿化及北环路西段、西环路等道路亮化工程,打造城区特色生态景观。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进“数字化城管”,加大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三种经营”整治力度,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性向全方位、全天候、高效能转变。增强城市承载力。加快推进九龙新城、宏业鑫城、金帝绿城、世纪新城、睿智花园等一批城市开发项目,不断提高城市吸纳力。加强自来水、天然气、出租车等行业管理,提高公用设施运营效率。健全社区服务中心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功能,规范物业管理,以优美舒适的生活空间,吸引外来人口、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  

高标准建设新农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反哺力度,加快农村经济产业化、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市财政对农业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实施顺涧水库除险加固、南那沟小流域坝系续建、安全饮水等工程,扎实推进农田小型水利、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新发展灌溉面积1.5万亩。全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做好亚行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开发项目,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配方施肥推广面积50万亩,力争粮食总产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机械设备保有量,健全农机服务保障体系,做到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特色种植面积,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5家,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申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新建或改扩建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个、规模养殖场18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做到“四规合一”、精准对接。围绕新农村建设五种模式,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集中扶持中心村镇建设。按照示范村建设的要求,在每个乡镇办事处选择1—2个村,实施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继续推进城市自来水、天然气“下乡入户”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市区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建立以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型,实现城乡发展深度融合。  

硬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施“节能降耗”工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属地管理职责”和“一票否决制”。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工艺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把好项目审批关,从源头上卡住重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和全民节能活动,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项减排目标。强力推进环保治理。巩固桑坡皮毛群污染综合整治成果,重点加大对皮毛、化工、重金属、粮食加工等高排放行业的整治力度,坚决关停、淘汰环保治理不达标企业。实施滩区涝河污染整治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实现城乡生态持续好转。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建立健全污水再生及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运营机制,加快关闭城区自备井,加强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征收,确保正常运营。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统筹资金、统一服务、统一环卫设施建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市处理”的乡村卫生管理新模式。实施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新建户用沼气2000户。深入开展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成功创建“林业生态市”。  

(三)坚持抓民生促稳定,共建文明和谐新孟州  

以建设“文明和谐城”为目标,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好民生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体验更多和谐幸福。  

壮大财政实力保民。加大集聚区建设扶持力度,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培育做大现有财源。抓好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控,充分挖掘财政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工资发放、机关运转、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支出。严格控制行政经费预算,确保公务用车经费、会议费、接待费实现“零增长”,挤出更多财力为人民办事、为群众造福。  

强化社会保障助民。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分类施保、有机衔接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积极创建星级敬老院。巩固和扩大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廉租住房、“温暖工程”,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  

全力促进就业惠民。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计划”,逐步完善面向失业人员、低保人员、零就业家庭的援助制度,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以政策促就业、以政策促创业。整合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完成劳动力培训3500人以上。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以上,“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700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2万人以上。  

繁荣社会事业利民。积极创建“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抓好总投资2000万元的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成总投资580万元的职教中心教学楼项目,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日常管理和资金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总投资5300万元的中医院建设,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施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50个以上,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市”创建成果,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健康、用药安全。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要求,健全计生服务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推动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基层网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实现有线电视光纤“村村通”。积极争取国家乡镇体育中心项目,大力开展体育明星乡镇、单位、社区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安民。加强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调处长效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力争把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制,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大力开展司法救助,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不出大事故,力争少出小事故。坚持“精简统一、循序渐进”的原则,稳妥推进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平安孟州”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科技创安”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稳。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按照“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和“两转两提”(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务员素质)的要求,努力建设“为民、责任、高效、廉洁”政府。要勇争一流,谋“崛起”之业。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的志气、争创一流的朝气,激情创业、热情干事,切实肩负起推动孟州跨越发展的历史使命。坚持以超前的思维审时度势、以超凡的勇气争先创优、以超常的举措推动发展,在不断创新、不断攻坚、不断突破中赢得事业的大跨越。要狠抓落实,兴“务实”之风。细化目标,明确职责,加强督查,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要一抓到底,做到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奖惩。大力改进学风、文风和会风,始终坚持高标准开展工作、高效率推进工作、高质量落实工作,形成事事高起点、人人快节奏、处处有实绩的优良政风。要以人为本,办“为民”之事。把为民执政理念融入到感情里、体现在政策中、落实到行动上,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文化繁荣的主角、社会进步的主力。要从严治政,树“清廉”之气。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依法行政工作的决定》,努力将依法行政融入到政府各项工作中。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拓展防治腐败领域。加快组建孟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动建设工程、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操作。完善廉政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支持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加强内部监督,竭力为人民用好权、负好责。  

各位代表!  

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实现新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以坚韧不拔的信念、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的锐气,在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城、生态宜居城、文明和谐城”的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壮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