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和睦家园”建设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孝老爱亲、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孟州市组织开展“十大孝子(女)、十大孝媳、十大和睦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本次评选活动候选人,均由各乡镇办事处提名,排名不分先后。
“走进孟州”和“百代文宗”两个微信公众号,投票渠道同时开通,请大家积极投票。
【走进孟州】二维码,请点击关注参与投票
【百代文宗】二维码,请点击关注参与投票
孟州“十大孝子(女)”候选人事迹
城伯镇相逢村孝子 王静强
王静强现年64岁,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他独自侍奉老人的点点滴滴在村里传为佳话。王静强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陪伴老人的只有王静强一人。他的老父亲已九十多岁,曾是一名老军人,在解放战争中有参战经历,现年事已高,耳聋眼花,行动不便。王静强整年给父亲端水喂药,递饭送茶,事无巨细的给予照顾。他的父亲每天都要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看报纸,有时候看的时间长了,身体受不了,王静强就自己把报纸拿过来,逐篇念给老父亲听。
大定办东韩村孝子 李孟来
李孟来现年68岁,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父亲李培书,是一位93岁的老人,按照赡养协议,父亲本应由弟弟抚养,但因为父亲习惯了孟来照顾,就一直住在孟来家,孟来始终没有怨言,父亲患有食道重病,看病花费、生活起居,都是由孟来一人负担的。李孟来自己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妻子又双目失明,孩子上学,家里无其它经济来源,所有的重担都落在孟来一个人的肩上。但对于父亲,身患疾病的他没有放弃,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义不容辞承担起伺候老人的责任,挑起了这个家的重担。
谷旦镇洪道村孝女 牛月芬
牛月芬今年28岁,母亲是一个残疾人,每天都要拄着拐杖才能走路,地里的活也干不了,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就靠爸爸外出打工赚钱。为了不让父母那么劳累,她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2010年,她父亲得了脑血栓,正在哺乳期的她每天医院家里两头跑,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爸爸只有一只胳膊和手能动,其他都不能动,也不会说话。出院没多久爸爸接二连三地犯病,一次一次地住进医院,牛月芬感到身心憔悴。她告诉自己不可以倒下,想想父母照顾了自己这么多年,现在正是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河阳办事处梧桐村孝子 党可印
党可印自幼母亲早逝,家境贫寒,懂事的党可印在上完小学后就辍学回家,帮忙挣钱补贴家用,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来减轻家庭的负担。岳父母二老随党可印居住已近40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党可印既要孝敬生身父亲,又要赡养岳父岳母、养育子孙、勤俭持家、操心劳神。但他几十年如一日,视岳父母如亲生父母,有好吃的先给岳父母吃,经常为岳父母买新衣服而自己却省吃俭用,他不但尽心照料老人,平常也经常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孝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河雍办事处东田丈孝女 花春艳
花春艳现年51岁,2015年10月,她的父亲在家门口不幸出了车祸,全身骨折,躺在床上不能动,大小便都在床上,一日三餐均是花春艳喂给父亲,由于卧床太久,父亲出现了便秘,大便不利,看老人难受但又不好意思讲给自己,花春艳就用手帮父亲把大便一块一块挖出去。父亲出院的第二个月,母亲又因摔倒导致锁骨骨折做手术,而家中还有年迈的奶奶,家里医院两边跑,照顾住院的母亲和家中的父亲和奶奶。今年5月,她父亲因高血压患脑血栓,血管多处堵塞住进了医院,半身偏瘫,大小便都在床上,住院一个月回家后,她每天早上扶着父亲锻炼,为老人煎药,一如往常的照顾着父亲。
西虢镇店上村孝子 王海军
王海军,今年33岁,他母亲邢年花十七年前就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他父亲王长青又不幸身患癌症,不久便与世长辞。他的母亲随后也瘫痪在床,他自觉地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为了偿还父亲生前治病的债务和母亲的医疗费,他拼命地打工挣钱,平日省吃俭用,他对在母亲身上的花钱,他从不吝啬。几年来,他坚持天天给母亲洗脸、洗脚、铺床、叠被、端屎送尿,有时母亲大便干结,海军就用手抠,有时恶臭满屋,粪便沾了一身,他也毫不顾忌。害怕母亲孤独,海军常把母亲推到人多的娱乐场所让母亲散心。
化工镇许庄村孝子 李铁现
化工镇许庄村43岁的李铁现十年如一日用心地照顾自己的父母亲。尽己所能让父母亲吃好、住好,是村中公认的大孝子,方圆几十里妇孺皆知。李铁现因患股骨头坏死而落下双腿致残,每月需用药维持病情,一家3口人过着清贫的生活,但父亲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他主动搬过去与老人同住。无论寒暑,他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这一照顾就是十几年。现在90多岁的老父亲,不但不长褥疮,身体还一天比一天的好起来。
槐树乡沟北头村孝子 张玉才
1979年,槐树乡钱沟村张玉才与沟北头村武永香的养女相恋结婚,到沟北头村做了上门女婿,婚后育有一双儿女。1986年,张玉才的妻子离家出走,给张玉才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可是,张玉才没有离开这个家,默默地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伺候老人,照顾孩子,一干就是几十年。五年前,武永香老人瘫痪在床,张玉才仍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好老人的一切。对于亲生父母他也不忘做一个儿子的责任,时常回家探望照顾。张玉才,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可他在传承“以孝治家”、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会昌办事处三道沟村孝子 张飞彪
张飞彪今年61岁,其父母也都87岁了。他无论工作再忙,也时常到父母跟前问寒问暖,给老人洗澡,逢年过节买些礼品。张飞彪兄弟姐妹6人,但他从不攀比,老人看病住院很多情况下都是张飞彪一家操持。老人看病的费用,兄弟姐妹们愿意拿多少就拿多少,他从不计较。张飞彪还常对人说,其实最孝敬老人的是自己的妻子刘意,没有刘意的支持和督促,我可能做不到这种程度。关爱老人不能只限在物质层面上,更深层次的是要在精神上多关爱,迎合老人的心情,张飞彪能做到这个境界,确实堪称是大孝子。
南庄镇南庄一村孝子 李伟立
39岁的李伟立是南庄镇南庄一村卫生所的一名医生,爱人也在卫生所服务,儿子们在读中学,父母年事已高,母亲长年患病,父亲也因积劳成疾,近些年不断往返各大医院,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他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诠释了为人子女的全部。他每天都为母亲洗脸擦身、洗脚按摩。对待远在山西的岳父岳母,李伟立也是不怕路途遥远,尽心尽力看望。李伟立还对周围的老年人特别关心,经常利用自己所长为村里孤寡老人义务诊治病情,街坊邻居遇到困难他总是积极伸出援手,送钱送物,赢得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
赵和镇西赵和村孝子 刘公社
赵和镇西赵和村的刘公社从小父亲病故,对母亲百依百顺。五年前母亲因事故双腿摔残,他教育全家姐妹耐心伺候母亲,白天去地干活,晚上陪在母亲身边,几年来,他从没睡过囫囵觉。为取得母亲开心,白天陪母亲转街,平时一有空就开着车带母亲到外地参观游览。他不仅仅是只对自己的老人好,对全村的老人他都怀着一颗孝敬的心。一次,本村有位老汉突然病倒,他立马开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安置,事后才打电话告知老汉的儿子。刘公社的孝心故事,在西赵和村以及周边村子广为流传。
孟州“十大孝媳”候选人事迹
城伯镇岳师村孝媳 张文侠
婆婆过世早,结婚不久的张文侠便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十几年里她毫无怨言,随着两个女儿的陆续长大,虽然一家人生活拮据,但平淡的生活里充满了幸福。四年前,公公因病偏瘫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丈夫还要外出务工贴补家用,家里的老人孩子全靠张文侠一人照料。她放下作为儿媳妇的矜持,在公公床前精心服伺,同时还照看着91岁高龄的奶奶,每晚都是先把两位老人安顿好,才能检查孩子作业,整理琐碎家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文侠用柔弱的臂膀,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
大定办东关村孝媳 薛雪梅
婆慈媳孝,相处亲如母女。薛雪梅的婆婆患病在床、行动不便。为照顾婆婆,她毅然辞去工作,昼夜精心侍奉。友善兄嫂,挑起两家重担。薛雪梅一直和嫂子亲如姐妹,在嫂子得了不治之症的一年零三个月里,她扑下身子,精心护理,嫂子去世后,她把兄长和侄子都接到自家吃饭,挑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平日里,她总是面带笑容,和睦乡里,亲切问候,热情厚道。还时常教育下一代也要尊老爱幼,和睦乡邻。
谷旦镇赵村孝媳 汤 省
汤省的娘家母亲去世早,多年来一直往返娘家婆家两家照顾双方老人。为方便她照顾爷爷,婆婆还让她把爷爷接到自家伺候。婆婆82岁那年患了食道癌,她发誓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找最好的医生给婆婆看好病。在婆婆患病期间,她给婆婆洗头、洗脚、剪指甲、晒被子、洗衣服,夜里睡在婆婆跟前,婆媳情升华成母女情。她的先进事迹,带动了村里不少家庭婆媳关系的改善。
河阳办事处上段村孝媳 赵乃琴
赵乃琴的公婆年事已高,因兄妹几个都在外地,照顾老人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人身上。每次做饭前,她都先问公婆想吃啥,然后想方设法满足老人。婆婆年轻时爱干净,得病后不想让房间和身上有异味,为此,她每天都会及时为婆婆整理床铺,打扫卫生,通风换气,并定期拆洗被褥。婆婆离世后,她又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照顾公爹的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村里树立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河雍办事处东田丈村孝媳 李爱菊
李爱菊结婚后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承担着家里的一切重担。2014年6月份,她的双胞胎儿子中的大儿子,意外溺水从此没有下落,丈夫因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于去年患肺癌撒手人寰。对儿子和丈夫的离去,她如五雷轰顶,以泪洗面。但是,她还是用羸弱的肩膀,坚强支撑起这个家,每天精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和儿子留下的不满两岁的小孙女。
化工镇西孟村孝媳 李晓娜
2009年起,她独身一人,全心全意地照顾突发脑溢血卧床的公爹,为其梳头洗脸、端水喂药、端倒便盆、擦洗身子,毫无怨言。看着她的付出,语言障碍的公爹为此时常眼里闪出感动的泪花。2012年9月,婆母又突发心肌梗塞入院抢救,李晓娜坚持用最好的药,并让娘家母亲筹钱送到医院。由于抢救及时,婆母终于转危为安,她又悉心照料,直到出院。在家里,她相夫教子,持家有方,家庭和美,幸福团圆。
槐树乡西坡村孝媳 王喜玲
王喜玲待人真诚,敬老孝亲,积极构建和谐家庭。结婚后,她把年迈的公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主动要求和老人一起生活,践行孝道。婆婆患有慢性脊柱炎、颈椎病,行动靠人搀扶帮忙,她包揽了照顾婆婆日常起居的一切事务。做饭时,她先要考虑到满足老人的口味,时常要做两锅饭,对此她始终没有一点怨言。有时婆婆会说些责怪的话,她也总是笑着接受,并常说,婆媳之间哪有“隔夜仇”。她的家庭和睦,与亲戚交往也非常融洽。
会昌办事处东曹村孝媳 高扶梅
从30年前嫁到婆家,她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向周围人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如今,丈夫外出务工,女儿出嫁,儿子外出求学,她除了操持家务,还要独自照料因患青光眼失明的婆婆的生活起居。每天她都按时给婆婆准备好可口的三餐;婆婆爱干净,她经常给婆婆洗澡、剪头发、泡脚,把老人收拾的利落又精神。她把孝老当作感恩,婆婆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融洽的婆媳关系让家庭也变得非常和睦。
南庄镇南庄一村孝媳 郭花妞
她用自己的的贤淑和智慧温暖着家庭。十多年前,面对家庭经济的一场小变故,她一边开导身心受创的公婆,一边和丈夫身兼数职,拼命做工赚钱养家。经过几年的奋斗,终于还清了债务,家庭重焕生机。在夫家,他和丈夫相濡以沫,恩爱有加,而且坚持以孝传家,时刻注重长幼之序、维护公婆威信。她还坚持悌道,不但帮小姑子打理生意,还悉心照顾小外甥,姑嫂情同姐妹。
西虢镇西沃村孝媳 马兰香
自从嫁到夫家以来,面对年迈且有病卧床的公公婆婆,她除了一日三餐外,还要坚持给老人按摩,帮助老人康复。在生活上,她更是悉心照料,换洗衣物、清理大小便,照顾的无微不至;丈夫的两个弟弟生活不顺,她用大嫂的爱心,帮助他们照看孩子、打理家务、给予经济接济。她老人到孩子,大事小情,操持家务,她总是任劳任怨,邻里提起无不点头称赞。她用真心诠释了孝经、孝悌之精神。
赵和镇苏庄村孝媳 王玉红
在她的婆家有两位重度残疾人,哥哥是小儿麻痹,不能独立行走,至今单身,婆婆双脚患重病,多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而丈夫长年外出打工。面对这种情况,她既要和公爹出去干活赚钱,回家后还要操持家务、精心伺候婆婆和哥哥,穿衣做饭,端屎端尿,从无怨言,直至把婆婆养老送终。婆婆去世后,她一如既往地伺候着丈夫的哥哥,在全村留下了好口碑。
孟州“十大和睦家庭”候选家庭
城伯镇子昌村朱凤芹和睦家庭
朱凤芹现年80岁家庭总人口20人,孙男嫡女,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朱凤芹目前身体健康,现长年跟随长子倪家林居住。朱凤芹她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们全家人遵纪守法,尊敬老人,互敬互爱,用心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一大家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能相互帮忙、相互体谅、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共同构建了一个美好健康的和睦家庭。朱凤芹虽80高龄,但眼不花耳不聋,甚至还主动承担了一些家务劳动。
大定办段西村李玲香和睦家庭
走进这个大家庭,就从老太太儿子“胜”的媳妇“香”说起。在这样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里,最难办的莫过于祖孙四代一锅饭。多少年了,为照顾老人口味,在菜出锅时,“香”总会给老太太特意盛上一碗菜,按老太太的口味,多放一勺油。在做米饭、稀饭时,“香”总会特地往锅里多加一碗水。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却是相互之间无比的默契、尊重、体谅、互信、互助与和谐。“香”是大家庭的一颗铆钉。这颗钉让大家庭每一个成员团结和谐,这颗钉让大家庭里每一个成员互爱互助!
谷旦镇洪道村刘向庆和睦家庭
刘向庆的家庭是四世同堂的九口之家,虽然平凡普通,但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刘向庆和老伴非常勤劳,现在在发展养殖业,每天都早出晚归,非常辛苦,儿媳妇就主动把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包了下来,这么多年来,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来没有吵过架。在教育子女方面,刘向庆和儿子儿媳除了“说教”,更注重于通过以身作则来培养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家和万事兴”,正是因为刘向庆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关爱,才构建了这么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
河阳办事处上段村薛荣仙和睦家庭
薛荣仙一大家子现有28口人,四世同堂,家庭和睦,幸福美满。薛荣仙有四个儿子,都是共产党员,现在孙子、孙女、玄孙、玄孙女一大群,只要他们来到自己身边,薛荣仙总会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向好的同学学习,不比吃、穿、守规矩、学知识,长大了为国家做贡献。乡邻们家里有点啥事,薛荣仙也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或指点,上世纪70年代,薛荣仙把大儿子当兵第一个月寄回家的五元津贴费,资助给了家庭生活更困难的孩子上学。90年代村里建学校,薛荣仙让儿子们想办法多捐点钱帮助村里办教育。
河雍办事处东田丈村呼延爱民和睦家庭
呼延爱民1996年嫁进李振业家,当时家里下有2个年少无知且调皮捣蛋又叛逆的儿子,上有年逾古稀的老爹,1998年由于避孕失败又生个儿子。呼延爱民总是照顾完老的,伺候小的,都不敢怠慢,也不舍得怠慢。爱民大公无私的爱换来了媳贤子孝,儿孙满堂,小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全家10口人其乐融融。爱民自从进门20多年来团结邻里,乐于助人,凡事都为别人着想,赢得了众人的掌声,换来了乡亲们的称赞。
化工镇云水村傅戊寅和睦家庭
傅戊寅的家庭是四世同堂十口之家,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友爱、热心公益,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因为工作关系,傅戊寅的儿子儿媳聚少离多,但他俩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傅戊寅参加过抗美援朝,从部队医院转业回来后,一直救死扶伤,为扬中医中药文化自费创建了“324科学馆”和“本草纲目博物馆”。2009年“324科学馆”被市关工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傅戊寅老伴毛会民是个热心人,对邻居总是以诚相待、主动帮忙。他们这个和睦的小家,为“和谐社会,和睦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槐树乡刘庄村王泽法和睦家庭
槐树乡刘庄村王泽法一家共有5口人,妻子璩和风和三个子女。王泽发对待父母非常孝顺,既保证吃好穿暖,又做到让老人开心自在;对待孩子宽严有度,鞭策鼓励。妻子璩和风更是上孝公婆,下教子女,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子女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素养。受良好家风家规影响,王泽法的子女也都成为了栋梁之才,大儿子是一个合资公司的高管,二儿子成为了一个高级教师,小女儿现在也是一名模范教师。现在王泽法家庭和睦,子孙孝顺,逢节假日,儿女都回来与老人团聚,还经常陪伴二老外出旅游。
会昌办事处南贺庄村汤万明和睦家庭
汤万明老人,现年93岁,有个平凡而普通的四世同堂之家。自与妻子结婚以来,夫妻恩爱,真诚相待,遇事平等协商,生活同甘共苦。他们有五个孩子,个个都很孝顺,将老人照顾的非常周到。一家人平时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关爱,讲责任讲义务,待人热情有礼,平时儿孙环绕,家里欢声笑语每个人都以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家人,他们将感恩和孝心根植于心中,尊重和报答着父母,原谅和宽容着父母,他们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新时代和睦家庭的风采。
南庄二村杜伊平和睦家庭
杜伊平任菊仙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尊敬老人、互敬互爱、用心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杜伊平任菊仙结婚30年来,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相互帮忙,相濡以沫,共同构建了一个礼貌健康的和睦家庭。在他们的家里,虽然每个人的年龄、性格,爱好兴趣不一样,大家相互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构成了互相尊重、平等的礼貌家风。在对待邻里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邻里之间能做到相互照应、互相团结。
西虢镇顺涧村姚居成和睦家庭
姚居成是一名退休教师,现年76岁,全家共有十一口人。姚居成的家庭在顺涧村远近闻名,这个家父慈子孝、兄爱弟恭、全家和睦、邻里亲和。在姚家家风家训的传承中,全家十几口人勤劳善良,为人厚道,处事公平。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全家人积极参与,身体力行,为顺涧村村民作出好的榜样,去年该村开展和睦家园大讲堂活动,姚居成主动跑前跑后,带领全家人帮村里做了很多工作。近年来,姚居成一家先后被村里评为“好公婆” 两次,“和谐文明家庭”一次,“文明家庭”一次,“好媳妇” 一次。
赵和镇苏庄村行趁意和睦家庭
行趁意兄弟姊妹共四人,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老人常年偏瘫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作为长兄,行趁意毫无怨言,每天给老人烧水做饭,伺候老人上厕所,陪着老人锻炼身体,有时候哪怕耽误自己的工作也要把老人照顾好。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兄弟姊妹把照顾好老人当做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儿去做,及时行孝,甚至出现争着抢着去伺候老人的现象。这么多年来,行趁意的兄弟姊妹之间从未发生过吵架拌嘴的情况,一大家子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村里的老少爷们儿提到这个“和睦家庭”都交口称赞。
投票规则:每个微信可为多个候选人投票,每个微信只能投1次,三类评选均有选择,方可投票成功。
截止时间:2016年10月30日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