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是形成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黑胚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麦叶蜂、一代粘虫、一代棉铃虫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危害的高峰期,搞好此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对护叶、养根、保粒数、增粒重,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极为重要。
由于今春气温持续偏低,降雨偏多,导致前期麦蚜、麦蜘蛛发生基数低,危害轻,纹枯病发生基数高,危害重。据市植保站4月19日调查,麦田病虫害开始普遍发生危害,局部田块危害严重。纹枯病发生面积32.4万亩,病田率93%,平均病株率46.8%,比常年高25.1%,吴村、竹园、岳师、下口等村麦田病株率高达86%。白粉病已开始在西沃、竹园、廉庄等村麦田发生。根腐病发生面积4000亩,病田率7%,平均病株率7.6%,竹园、云水、小村个别麦田高达28%,严重田块已经明显表现出麦根变黑、麦株高低不均、成块儿麦株矮化、早衰的典型症状。麦蚜虫发生面积32.7万亩,虫田率96%,平均百株85.4头,西沃、东武章村麦田百株高427头。麦蜘蛛发生面积23.6万亩,虫田率62%,平均市尺单行20.6头,吴村、赵唐、董村等村高537头。吸浆虫发生面积11.2万亩,平均每小方1.2头,最高方7头,目前为蛹盛期,化蛹率达71.5%,中蛹率65.2%,预计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28-5月5日,幼虫危害盛期为5月10日-5月15日。小麦赤霉病玉米秸秆带菌率平均18.6%,高37%,病菌子囊壳成熟指数53.6,菌源充足。另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底至5月初有明显降雨过程,将有助于赤霉病菌子囊孢子成熟散发,侵染危害。今后随着气温升高,加之4月20-21日普降中雨,对麦田病虫害快速扩展上升危害非常有利。因此,希望各乡镇、办事处领导及农技站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发动群众,抓住关键时期,雨后及时开展以防治赤霉病、穗蚜等为主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控制病虫危害,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防治方法:
1、小麦扬花期(4月28- 5月5日),每亩用12.5%烯唑醇(志信星)25克,混合40%毒死蜱50毫升,或10%高氯氧乐果乳油80毫升,或13%异丙.毒乳油(金农宝)60毫升,0.001%芸苔素内酯(天丰素)10毫升,丰元50毫升,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既防治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麦叶蜂等病虫害,也能补充叶面肥,增强叶片功能,促使根系生长,促进灌浆,预防干热风。
2、5月10-15日,每亩用12.5%烯唑醇(志信星)25克或50% 多菌灵125克,混合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天龙宝)或13%异丙.毒乳油(金农宝)60毫升, 92%磷酸二氢钾200克或丰元50毫升,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