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强化基础  做优农业——“十件实事”报道之二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9-11-24

    这些天,大定办事处水运村康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田定新一直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忙活,今年他种的3个大棚的黄瓜已经到了采摘期,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每斤能卖0.9元,供不应求。  

    田定新说:“一个棚纯收入大概在8000元左右,三个棚2万4,一年两茬,算下来至少能落5万块钱。”

    田定新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生产条件改善了,赚钱更容易了。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不仅为社员协调土地、争取贷款、建设大棚,还高薪从山东寿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长年技术指导,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实施配方施肥、生物防治、肥水—体化等技术措施,帮助社员提高生产作业水平,提升蔬菜品质。所有这些措施,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耕作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向性,目前,这个合作社已经建设大棚32座,正在建设40多座,发展社员70多户。

    像水运村一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我市呈现出“井喷”现象。今年我市计划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截止9月底已经发展42个,占全年任务190.9%,超额完成20个,新增成员264户,新增辐射带动农户2596户。目前全市合作社总数达到155个,累计发展成员4615户,吸收成员出资7907万元,辐射带动农户22524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户均年增收6000元,辐射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3200元,人均年纯收入70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00元。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列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农业、水利、新农办、交通、林业、民政、爱卫办等七家单位协调联动,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截至目前,投资76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一万亩,新打并配套机井144眼,配套旧井12眼,购置大型小麦收割机9台,皮轮拖拉机1台,硬塑地埋管道铺设、机耕路整修等正在进行中。共建提灌站119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投资5982万元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抓紧施工。除此之外,已完成“一村一品”专业村23个,占年度任务的77%;23个农村社区服务示范村,按照“三室一校四站一队”的模式进行了完善提高;乡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投资584万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公里,已全部完工;完成绿化面积2万亩,其中经济林2110亩,生态林17890亩,争取补助资金200万元已全部到位。  

 

短评: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做优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并且紧密结合我市农村工作实际,把“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列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得民心、顺民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