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政
孟政〔2012〕28号 孟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孟州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6-25
浏览次数:
索 引 号:
孟政〔2012〕28号
文  号:
所属分类: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 其他文件> 孟政
发布机构:

各乡镇、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孟州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孟州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

    为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市带动、产业支撑、农业提升、民生改善”的总体思路,围绕争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标兵的奋斗目标,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经济转型与结构优化、集群提升、生态保护、开放发展相结合,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努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任务:
    1.经济总量方面。全市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不低于经济增速,力争达到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330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8.9%,2015年达到15亿美元,继续保持在中原经济区的领先地位。
    2.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在结构优化中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实现较快发展,到2015年,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5%,终端产品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居民消费率得到明显提升。
    3.创新能力方面。80%以上的限额企业建立研发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保持专利申请、授权数量较快增长,全市年平均专利申请量200件以上、授权量达到80件以上。
    4.品牌建设方面。争创国家名牌产品、驰名商标5只(件),河南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只(件);省级以上工业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至45%以上。
    5.节能减排方面。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和“十二五”年度节能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污染物减排水平居省内领先水平;建成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三、工作重点
    一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重点,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围绕占领同类产品全球高端市场的总体要求,重点发展与国内外主流发动机车型相配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品,实现产品模块化供货;依托中原内配、中原GKN、中原活塞,加快建立国家主要市场的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全球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发展形成2—3家产业本土化、营销国际化、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载体,形成一批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专、精、特”产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步形成汽缸套——活塞——发动机——汽车为产业链的加工企业或企业集团。近期重点抓好总投资22亿元的中原内配整体搬迁扩能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产活塞1000万只的中原活塞搬迁项目。到2015年,主导产品汽缸套产量达到6500万只、机体达到50万台、活塞达到1000万只,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将孟州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是以产业升级为重点,做优皮毛加工业。加快新产品开发、拉长产品链条,依托隆丰、革乐美等龙头企业,大力提高终端产品比重,形成以中高档终端产品为主的产品链条和产业结构;依托“亚洲最大的羊剪绒加工基地和集散地”的知名度优势,打造“孟州皮毛”国际集群品牌,着力创造“孟州羊皮具”新品牌;加快市场载体建设、促进产品流通,依托南庄镇小城镇建设,着力打造河南省最大的皮毛交易中心和成品展示交易中心。近期重点抓好总投资10.6亿元的隆丰制鞋、总投资10.2亿元隆丰高档服装革和总投资1亿元的兴隆制鞋等项目。到2015年,形成年产毛革1500万张、皮装70万套、鞋1000万双、汽车内饰及座椅面料100万辆份的生产规模,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将孟州市打造成为中国羊皮毛皮具、羊皮工艺品之都。
    三是以扩大规模为重点,做大生物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广济药业的食品级、医药级核黄素和L—乳酸系列产品,以及华兴生物的L—色氨酸、L—苯丙氨酸、阿斯巴甜、生物乙二醇等衍生生物发酵产品;以广济药业为龙头,以金玉米公司、华兴公司、河阳生物为骨干支撑,构筑与生物产业延伸配套的企业簇群和产业集群。近期重点抓好广济药业总投资69.9亿元的9个项目,华兴公司总投资12.5亿元的3个项目。到2015年,L—乳酸系列产品达到60万吨,生物化工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把孟州市打造成以生物发酵为主的现代生物产业基地。
    四是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为重点,做精新材料产业。面向高端需求,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品级,增加品种,依托大地合金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纳米碳化钨硬质合金材料及其工具制品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四、扶持政策
    (一)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制造装备水平。对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的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技术)投资200(含)—1000万元、1000(含)—2000万元、2000(含)万元以上三个层次,分别给予不超过2%、3%、4%的分档奖励,对零土地技改项目再提高1个百分点奖励;对计划设备投资超2000(含)万元的项目,项目实际财务支出达到计划数50%以上的,提前兑现50%奖励,对验收结算时未完成投资的项目按比例返还已取得奖励资金,单个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
    (二)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地方财政贡献奖励。对首次在本市新办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经认定,从投产销售之月起,实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地方财政贡献给予前两年全额奖励,后三年减半奖励。享受本政策奖励的企业,不再享受我市出台的与地方财政贡献挂钩的其他各类奖励政策。
    (三)推进外贸外经质量提升和市场拓展。鼓励企业境外参展,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企业参加境外展览会、商务考察、海外网络建设、认证等一系列开拓国际市场活动,以及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参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给予1:1配套补贴。支持企业防范市场风险,促进贸易安全。对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投保额超过500万美元的,给予不超过投保费15%的补贴。支持企业开展反倾销案件应诉,对反倾销案件应诉企业给予不超过30%的费用补助。支持外贸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对国家、省新认定的出口名牌或知名国际名牌,分别给予10万元和3万元奖励;鼓励扩大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对单独建账(以自主品牌出口)的省级名牌(商标)产品出口达到100万美元的,经企业申报并经审查认定,给予每100万美元不超过1.5万元的奖励,每家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出口企业当年度成功收购境外品牌的,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奖励。
    (四)加快“两化”融合和企业素质提升。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网络化,产品流通和市场电子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并列入市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的项目,验收通过后,每家给予5万元补助。
    (五)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对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当年起,按其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力新增部分,市财政给予50%的补助。
    (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科技活动。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对科技部门新认定的焦作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给予3万元奖励;被认定为省级、国家级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最高分别给予30万元、1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创造发明。对当年授权企业的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每件分别奖励2万元、0.2万元、0.1万元,专利权人为个人的外观专利减半奖励;对企业申请发明专利2件及以上,自申请之日起一年内进入实审程序的,每件给予0.5万元的奖励;对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按上级要求配套支持。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支持优质大项目落户。鼓励招商引资,形成全社会大招商招大商的招商新格局。对新引进的内外资项目(除房地产项目),经市商务局认定,对项目引进有功人员(单位)实行奖励。奖励资金在项目注册资本到位后兑现50%,项目投产后再兑现50%。内资项目按到账资本(不含土地款)的1.5‰进行奖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内资项目按到账资本(不含土地款)的1.7‰进行奖励。对优质项目、大项目引进增加奖励。对引荐并促成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子公司、研发总部、研发分支机构、办事处的,增加奖励10万元;对引荐并促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机构落户我市的,增加奖励5万元;对央企直接投资项目、注册资本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款)在2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增加奖励10万元。
    (八)树立转型标杆,营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氛围。鼓励企业牵头制订各类标准。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每完成1个项目,分别给予50万元、25万元、15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创建品牌。对新获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出口免验证书的企业,每件奖励20万元;对新认定的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名牌,每件奖励6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孟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产业集聚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局、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工商局、质监局、地税局、国税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领导小组负责对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制订扶持政策,推动重点工作,监督检查工作进展和政策措施落实。各乡镇、办事处要根据本地域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落实推进措施,将转型升级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市直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二)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实施人才开发工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政银企沟通协调,落实政府、银行信贷合作协议,对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金融机构要主动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鼓励企业通过提高土地容积率,增加投资强度等途径进行技术改造;对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移、淘汰落后等腾出的土地指标要优先保障传统产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用地需求,主要依靠存量调整解决。
    (三)加强舆论宣传。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及扶持政策等,特别要加强对转型升级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典型案例的宣传,积极营造推动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全市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总结转型升级的好经验、好典型,每年评定“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并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