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主要内容的通报
《孟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自去年初以来,在市委的直接领导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先后经过课题调研、资料收集、走访座谈、咨询论证,又贯穿了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家、省、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借鉴其他兄弟县市编制经验,吸收了部门及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经广泛征求人大、政协、无党派、各职能部门、各企业等方方面面意见,同时邀请省社科院专家来孟现场调研,拔高提升,经过上下衔接、多方研究,现初步形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现将主要内容通报如下:
一、定位和结构
《纲要》的定位是: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总体上是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纲要》的框架结构:全文采用篇章结构,共10篇、37章。第一篇主要阐述“十五”发展成就和“十一五”期间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第二篇到第九篇阐述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分别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力实施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科教兴孟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第十篇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建设“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宏伟目标,按照“全党抓经济、核心抓工业、重点抓项目、全力创环境”的总体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继续实施开放带动、科教推动、项目拉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发展质量,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
“十一五”时期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既快又好发展的原则。二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转型。三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
在发展目标上,我们在国家省、市提出的综合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二十余主要指标。在具体确定这些指标时,我们进行了反复测算,并多次征求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既考虑了加快发展、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前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愿望,又考虑到我市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要任务,还考虑了我市的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等客观实际,同时还注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专项规划等的衔接。
“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8%,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二是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达到95%以上。三是社会进步目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四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总人口控制在38万以内,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7%,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
以上发展目标在指标选择上体现了“五个强化”,即强化人文的、社会的指标,强化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标,强化优化结构和增长质量的指标,强化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指标,强化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指标。
“十一五”期间孟州的产业布局主要围绕“一条工业长廊、两个产业集聚区、三个特色基地”的格局展开。
一条工业长廊:以新孟公路、洛常公路为主的南庄—西虢工业长廊;两个产业集聚区:包括西部机械加工、化工化纤工业集聚区、东部粮食加工、皮毛加工工业集聚区;三个特色基地:主要指西部生态农业和名优果品基地、南部绿色生态林和绿色奶业基地、东部优质专用粮和种子粮基地。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任务是: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推进农业园区化建设,构建三个特色农业基地,扶持10家龙头企业,加强农业服务化体系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力争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速5.5%,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粮经比例达到60:40。
二是强力实施工业化。“十一五”工业发展应考虑六个问题:一是培育壮大机械制造、粮食加工、化工化纤和皮毛加工四大支柱产业,以拉长产业链条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提高产品档次为目标,实现结构优化和规模扩张,其中:机械制造业要依托现有优势,加强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强化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粮食加工业要拉长产业链条,做精、做细、做强粮食加工产业,并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快产业整合,形成企业集团,打造全省的粮食加工基地。皮毛加工业要切实做好环保整治工作,搞好皮毛新产品开发,搞好皮毛产业集聚区建设,并积极走出去,开拓皮毛产业国际生存发展空间。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60%以上,今后发展主要应考虑产业升级问题;三是改造传统产业,因为孟州四大支柱产业都是传统产业;四是积极培育骨干企业,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不会拉长,集群经济难以形成;五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素质;六是大力发展集经济,这是工业发展的方向。
三是大力扶持服务业。统筹协调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五大行业,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到“十一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四是加快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按照“一心三组团四镇”构建孟州市城镇体系。一心是指中心城区,重点完善功能,扩大经济规模总量,加强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并注重发展都市工业。三组团是指西虢、南庄、谷旦,重点是服务规划中的三个工业集聚区,并努力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的带动因素。四镇是指槐树、赵和、城伯、化工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搞好乡村规划和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加强水、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六是改革开放。力争在行政、社会事业、非公有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由政策引资逐渐变为效益选资,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努力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七是实施科教兴孟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到2010年,科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八是和谐社会。努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社会管理及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经过五年不懈努力,使我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优化经济结构升级,实现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到2010年,城镇人口达到20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全市生产总值达13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力争进入全省前10强。
孟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